春夏之交,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等艺术博览会相继举办。艺术博览会是艺术市场的晴雨表,画廊参会情况、观众的反馈、成交情况反映了疫情之后我国艺术市场的最新情况。记者通过采访,力图呈现今年艺术博览会的新特点、新动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蛰伏已久 再现生机
▲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以“重聚”为主题的北京当代艺博会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汇集了154家参展机构,全方位地呈现当代艺术丰富多彩的面貌和蓬勃发展的生态。
作为今年内地第一个大型艺术博览会,此次北京当代艺博会在规模、成交量、观众参观量等方面,与前几届相比都有可观的变化:展陈空间由上一届的8000平方米变成今年的18000平方米,参展机构从90余家增加到154家,其中,参展画廊由上一届的54家增长至97家,覆盖全球33个城市,其中包括48家首次参与北京当代艺博会的画廊,新面孔占比几近过半。这些数字的变化是本次艺博会体量扩充最有效的证据,很好地展现了当代艺术市场复苏的蓬勃气象。截至采访时成交数额尚未统计完全,但北京当代艺博会艺术总监鲍栋表示:“本次成交量初步估计很可观,约增长一倍。因为这是内地第一场艺博会,大家着实感受到了内地艺术市场复苏的迹象。”
据介绍,此次博览会不仅兑现了大家去年就约定好线下相聚的承诺,更想以久违的相聚来激发压抑许久的当代艺术市场,重振大家对于当代艺术未来向好发展的强大信心。正如本次艺博会主题“重聚”所示,“重聚的意义不仅仅是经过物理隔离后的相聚,更是中国当代艺术或者是艺术系统心态上的重聚。”鲍栋说。
▲ 第2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现场
第27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作为2023广州文交会的最后一场活动,也于5月1日在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博览会除了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还展出了来自法国、俄罗斯、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艺术作品,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参展艺术家约1000位,国画、油画、丙烯画、版画、水彩画、新材料画、书法、雕塑及部分数字、摄影、设计和文创产品等1万余件中外艺术作品在现场展出,现场交流交易氛围浓郁。艺博会给画廊提供了展示平台,将收藏家和观众聚集起来。可以说,画廊是艺术市场最直观的感受者。“我们在首日便售出了超过一半的作品。这也是BANK今年参加的第一个国内的艺博会。我们好像刚从冬眠复苏的生物,积攒了充足的能量和焕新的面貌,北京当代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寒冬过后绝佳的亮相平台。”BNAK画廊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到。作为北京当代艺博会的“元老级嘉宾”,没顶画廊开幕第二天售出作品就已经过半。没顶画廊负责人金丽萍肯定了“重聚”的重大意义:“从第一届北京当代艺博会开始,没顶画廊就无一缺席,此次展会是疫情结束以来大陆第一次大规模艺术盛会,我们觉得它的情感价值和象征意义是重大的。现场人气很旺,我们除了将作品预售给老藏家以外,还结识了不少新藏家,这对于我们这样在北京暂未设有空间的画廊来说尤其重要。”
02
全面展现当下中国艺术生态
▲ 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作为一个开放的、创新的艺博会,北京当代艺博会始终关注本土经验与艺术生态,在开放与创新中互相促进。从创办之日起,“本土性”就被作为北京当代艺博会核心理念之一重点强调,本次艺博会在整体面貌上依然以本土画廊、本土艺术家为主。以北京为主场,展现当下中国艺术市场全貌,从而撬动疫情之后中国艺术市场的购买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复苏是此次艺博会的重要目标。鲍栋希望:“作为文化中心,北京在中国艺术市场的交易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北京当代”希望向大众展示当代艺术在干什么,艺术在今天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进来。”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北京当代艺博会邀请了很多非一线城市的画廊参展。主办方认为,中国有着巨大的艺术市场吸引力,来中国设立空间的西方画廊也越来越多,因此这时候向外展示中国艺术生态显得很有必要。并且,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城市的画廊本身都很国际化,因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怎样国际化,而是如何建立有自己文化特色的国际化。“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城市缺乏自我文化建构,所以它们需要国际化,但中国不是。我认为,在中国的文化系统中做到最好,自然就是国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我们会有意地选择非一线城市的画廊参展,例如合肥、苏州、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希望能够更全面地展示中国,展现中国艺术发展现状。”鲍栋说。
在这样理念的支持下,本次艺博会自然给本土画廊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同时也受到了收藏家的肯定。收藏家关东元提到,北京当代突出本土化的打法是一个新的思路,在画廊类似、作品风格趋同的国际性艺博会的背景下,提高本土画廊参与度,反而凸显了本土艺术家的特质,这是一个正面的现象。收藏家周艟则表示:“因立足于本土价值,本届北京当代艺博会在国际化方面虽不及其他艺博会,但整体完全可以呈现当下中国本土的整个艺术生态与发展趋势,是一场高质量的艺术博览会。”
广州艺术博览会则秉持“思想性”“本土性”与“国际性”三大策展理念,聚力呈现了六大主题展:“人文湾区”影响力艺术家主题展、“读懂广州”摄影艺术主题展、“红色家国”军旅题材主题展、“老城市新活力”羊城艺术采风主题展、“新广州、新文化”出新出彩艺术生活主题馆、“数字力量”艺术+科技主题馆。分别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媒介梳理与展现当代艺术文化的丰富面貌与活跃生态,为广大观众构筑了丰富的艺术生活场景,并进一步激发了假期艺术消费活力。“作为反映国内外艺术风貌的综合性艺术博览会,未来,广州艺博会将不断创新发展路径,并整合各方优质资源,采取艺术发展纵向叙述与艺术专题横向论说相结合的方式,以多维视角进行艺术叙事,将艺术融入城市生活,让艺术与城市共生、与生活相融。”广州艺博会策划总监陈林说。
03
新形式、新生力量的加入
形成新的趋势
艺博会是观察艺术市场新特点和新趋势的重要途径。毫无疑问,追“新”是各个艺博会的关键词,包括艺术形态的“新”,新兴画廊、新兴艺术家以及新兴收藏家。
以画廊这一灵敏的切口为进入点,可以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趋势。以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为例,此次新兴画廊接近一半。对于新兴画廊的关注度如此之高或许可以从鲍栋分享的主办方选择参展画廊的标准窥探一二:除了有固定的展览空间、稳定的合作艺术家、定期的展览这些基本的标准外,“我们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画廊能够代表艺术生态的特点。我们希望艺博会能够带动城市艺术生态系统中新力量的生长,成为对艺术生态有价值的推动者。同时,我们也会更倾向于实验性、学术性的画廊,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一次销售,也是一次行业交流。”
在提升艺术品质的同时,广州艺博会也在创新发展,在活动、渠道等方面多维拓展思路。例如在开幕当天举行了“签约仪式”,并邀请各界人士共同参与,一同见证艺术家、艺术机构、企业等单位在双方长期共赢的基础上,与广州艺博会开展一系列深度合作。在传播和销售途径上,主办方还邀请了专业的直播团队现场进行实时直播,实现了艺博会“互联网场景化”互动,将线下艺博会移到线上,以此拓宽了艺博会的销售渠道,进而推动艺术品消费的阶段性升级。
▲ 2023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现场
与此同时,画廊带来的作品也呈现年轻化的特点。例如BANK画廊就是以年轻和新生艺术家的作品为主,包含目前正于金库空间画廊进行个展的“00后”艺术家文爵,正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办个展的艺术家陈天灼,即将于7月底在BANK举行个展的艺术家梁浩……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带来的1992年出生的艺术家王茜瑶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带来的1989年出生的女性艺术家管玉的个展“岛”等。大量“80后”“90后”乃至“00后”艺术家在本次艺博会的涌现亦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艺术世界新生力量的切片。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收藏家的代际交替也成为普遍现象。新藏家的崛起,让画廊感受强烈。“总的来说,当前的市场依然强劲。新的年轻藏家的激增也带来了某种购买趋势。”BANK画廊负责人表示,艺术家及收藏家的代际交替特点,无疑将为艺术作品的美学趋势、画廊参展艺术家整体年龄层等带来新的变化。
广州艺博会负责人也介绍,从现场艺术买家的结构看,“70后”“80后”在保持强劲消费力的同时,“90后”“00后”也加入了收藏艺术的行列,藏家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当代艺术收藏趋向明显。大幅作品被大买家收入囊中的同时,小幅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消费型的艺术品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在今年已开幕的艺博会上,传统画作依旧占主导地位,表明艺博会相对保守的态度。而此次北京当代艺博会和广州艺术博览会上,都设有聚焦于数字媒介的展览。还出现了专门做数字艺术的画廊——尼欧数字画廊和雷电所,显示了艺博会前瞻性的一面。随着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市场能否培养出真正的一批数字艺术家有待时间验证,但当下的每一步尝试仍是进步的有益积累。
2023年5月14日《中国文化报》
第1版刊发特别报道
《艺术博览会带来复苏气息》
↓ ↓ ↓ ↓ ↓ ↓ ↓ ↓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