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世界上种群数量最大的黑叶猴群。(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野生黑叶猴分布最密集地区,是全球最大野生黑叶猴种群分布地,被誉为“黑叶猴王国”。
曾经,这片土地上发生过人猴冲突事件。
(相关资料图)
黑叶猴从见人就跑到不再害怕人,从被驱赶到与人和睦相处。
村民从毁林开荒到还地于林,从人猴相争到人猴和谐共生。
而今,村民们转变为“守护人”,人猴和谐成为贵州沿河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黑叶猴抱着猴宝宝。(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冲突,黑叶猴见人就跑
“从过去到现在,黑叶猴就一直在这里生活,近期好几个家族群都迎来了新的成员,距离我们较近的黑叶猴家族出生了2只小婴猴,再远些的家族群出生了4只。”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凉桥管理站负责人吴光阳说。眼看着黑叶猴生态环境逐渐改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吴光阳内心很是欢喜。
黑叶猴主要生长在喀斯特石山区。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乌江上游,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峡谷中段形成的悬崖峭壁和石块崩塌形成的岩洞,这为黑叶猴躲避天敌、遮风挡雨提供了绝佳住所。
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植被,加上峡谷谷底的麻阳河、洪渡河两条乌江支流,为黑叶猴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平时,黑叶猴活动在峡谷两岸的乔木、灌木林中,春、夏季节,黑叶猴可以大量采食植物长出嫩芽、嫩叶,到了秋季,它们就采食植物的果实。
“过去人们因为生产生活,影响和破坏了黑叶猴的栖息地。”吴光阳说。
冬季是它们一年里食物最少的季节,也是最容易侵害农作物的时节,这便与村民发生了冲突。
黑叶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20世纪80年代初,是村民和黑叶猴冲突最严重的时候。当时为解决吃饭问题,村民们向山要地、毁林开荒。
生活范围的缩小和食物的短缺导致黑叶猴“盗食”村民庄稼,损害农作物。村民为了保护农作物,会驱赶、恐吓黑叶猴。
时间久了,黑叶猴见人就跑。
黑叶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转变,来自保护区的保护
转机,始于1987年。那年沿河麻阳河黑叶猴县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994年,保护区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当时区内仅有黑叶猴38群395只左右。
转变,始于2003年,那年保护区升格为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1万公顷。
从那时开始,保护区着手进一步加强黑叶猴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如何保护?答案是三个解决。
首先,解决黑叶猴生活范围缩小和食物来源问题。保护区坚决制止、整治毁林开荒行为,还地于林,保护森林资源。
其次,解决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通过宣传讲解《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提高村民保护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再者,解决老百姓因黑叶猴损害农作物造成的损失问题。保护区持续推进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化解黑叶猴及其他野生动物觅食破坏村民农作物的矛盾问题。
此后,保护区持续深入开展黑叶猴保护宣传,从严打击非法捕捞、盗伐滥伐林木、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等多发性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活动。
为了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扩大黑叶猴活动区域。保护区管理局会同当地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共投入2.3亿元整体搬迁保护区内群众1114户4630人。
在各项保护政策的推动下,村民和黑叶猴才逐渐冰释前嫌。黑叶猴的栖息地得以恢复,人猴和谐的局面逐渐打开。
人猴相争朝着人猴和谐共生转变。
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守护者,守护着。
在保护区内有这样一个人,哨声一响,黑叶猴就会一个接着一个闻声而来,从他手里取食。他也成为了和黑叶猴亲密相处的人。
他是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驻站护林员肖治金,今年61岁的他,已在保护区坚守了34年。
为便于专家、学者研究黑叶猴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从1997年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野外人工投食驯化项目以来,一直到2019年,肖治金坚持为黑叶猴投食23年。
与山为伴,以林为家。天不亮就出发,坚持守在洞口,到了晚上才回来,有时吃住都在山里,只为守护好这些黑色精灵。
开始黑叶猴见人就躲,听哨就跑。肖治金就隐蔽、引导投食。时间长了,黑叶猴感受到人们不会伤害它,慢慢放下防备。
随着生态保护生态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自觉保护黑叶猴。
黑叶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多年过去,黑叶猴早已变得不再害怕人。
随着黑叶猴及其栖息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特殊保护和有效恢复。黑叶猴数量逐渐增加。2016年调查统计,保护区及周边共有黑叶猴72群554只左右,黑叶猴种群数量增长了159只。
黑叶猴(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供图)
今年以来,保护区发展了一批为黑叶猴造的食物林,增加黑叶猴食物来源。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守护黑叶猴的栖息地,守护好一草一木。在保护区凉桥管理站像肖治金这样的驻站护林员有8人,林区护林员51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绿水青山。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保护区持续推进生态补偿,大力推进人工商品林赎买,促进重点生态区位集中连片、提高生态公益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持续推进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进一步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据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植物365科1005属245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36种。有野生动物253科966属158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8种。
如今,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从63.4%上升到72.6%。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阮丹
标签: